热门搜索:

从小曲子中听大音乐

时间:2014-07-23 21:10 | 作者:Hida | 文章来源:【Hi-Fi粉丝团】 | 点击次数:800次

Hi-Fi粉丝团,hififn

  人们经常来这么划分音乐作品的大小,把交响曲作品、管弦乐作品、协奏曲、大型声乐作品或大型声乐器乐混合作品称之为大作品,把小歌、小曲称之为小品或小型作品.这样的划分是物理划分,从作品的结构复杂度、演奏难度及演奏和聆听所需时间来划分其大小.如果我们从音乐的内容表现力和打动人的深度,可听性程度和受众面广度(尽管因人而异)来看,这样的大小划分可能就不成立.所以我认为,在文学和艺术中没有绝对的大小之分,只有相对的大小之分.

  在音乐中,有不少时候是大作品(大曲子)小音乐,小作品(小曲子)大音乐.比方说,对很多人而言,奥地利作曲家布鲁克纳的交响曲或美国现代作曲家霍华尼斯的交响曲作品可能就会是大作品小音乐.当然,也还有大作品大音乐的作品,如贝多芬、马勒、肖斯塔科维奇这样的作曲家,他们的音乐就是大作品大音乐的典范,他们的音乐是音乐艺术森林里的参天大树,永远常青.

  音乐作品无论形式大小与复杂程度高低,重在乐之有物.何为乐之有物?那就是,创作者写的时候是有感而发写出来,演绎者演奏时理解了作者的表达意图、理解了作品的结构,真正知道作者或自己想表现什么,演奏时先被自己的演奏打动,这时,听者自然得到共鸣而被打动,这样的音乐就叫乐之有物的音乐.

  很多朋友问我,如何欣赏交响音乐,从何开始听.这没有绝对的方法,因为每个人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感悟力和理解力都不一样.我一般建议,先听小作品大音乐的作品,再听大作品大音乐的作品,最后听大作品小音乐的作品来提升自己的音乐聆听敏感力和感悟力.另外,先听中间,后听两头,中间即从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古典维也纳乐派至理查·斯特劳斯和马勒浪漫主义关门作曲家,也就是勋伯格、韦伯恩、贝尔格新维也纳乐派出现之前,然后再听海顿之前,最后再听斯特劳斯和马勒之后.

  所谓的小曲子就是乐曲的长度短,结构简单,演奏难度更多是体现在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而不是演奏和演唱的技术难度.历史上任何一位伟大作曲家都写过不少经典的音乐小品,这些小品之所以比大作品出名和流行性强,就在于其曲子小,音乐大,大在艺术感染力.

  这好比我们说话,一句话打动人,而无需讲很多话才让人心动.这类小曲子大音乐不胜枚举,比如巴赫最有名的小曲子《G弦上的咏叹调》、莫扎特最有名的《摇篮曲》和《小步舞曲》、贝多芬的钢琴小品《致爱丽丝》、《G大调小步舞曲》、钢琴独奏《我心爱的行版》以及小提琴与乐队的两首浪漫曲(F大调与G大调),还有现代作曲家阿沃·帕特的《致阿德丽娜》等.这些曲子非常简单,简单得就差你把它演奏得动人、迷人,而这才是最难的.演奏这些曲子,要求演奏者有极高的声音审美,琴声一响就把人给迷住,这样才能把这些看似简单的小曲子演奏得扣人心弦,令人难忘.这样的小曲子还包括大量的钢琴和小提琴改编曲以及各种歌曲,这类小曲子艺术性更高,以19世纪德奥作曲家笔下的艺术歌曲为代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典型代表.

  还有一种小曲子,是曲子小,音乐大,大在表现技术和音乐表达,如肖邦、德彪西、拉赫马尼诺夫、卡巴列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钢琴前奏曲.肖邦的前奏曲如一首首小诗歌,德彪西的音乐如一幅幅印象派画家的小画.拉赫马尼诺夫的前奏曲最具小曲子大音乐的特点,在不到4分钟的曲子里有的包含了奏鸣曲式的结构,丰富的和声变化和多种色彩性转调,音乐时而如俄罗斯教堂的礼拜、时而如乡间的歌谣、时而如梵高笔下色彩超级浪漫的人物画和风景画,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前奏曲如他的日记和偷偷记载、偷偷传播的故事,卡巴列夫斯基24首前奏曲如安徒生的童话.这些前奏曲中有演奏技术超难的,有时候就难在那么一个小节上,你弹不了它,那就整首曲子完成不了.有时,则是技术容易了,要让你把声音演奏美,音乐表现出来,打动人,如马斯涅的《沉思》和舒曼的《梦幻曲》.

  演绎音乐或是欣赏音乐,先不要贪图大和深,先耐心培养出对美妙声音的感悟力和鉴赏力,先从小曲子中得大感悟,再从大曲子中找深感受.

hifi,hifi耳机,hifi音响,hifiDIY,hifi器材,耳机推荐,音箱推荐,Hi-Fi粉丝团,hififn

Hi-Fi粉丝团 www.hififn.com,hifi器材推荐网络平台,这里有全面的hifi行业资讯,hifi知识资料,hifi配件参数,hifi器材DIY创意与改装教程,hifi耳机音响评测等资讯!

    相关内容

    热门排行